走基层|柳州日报记者首次与通讯员基层行,“笔走龙城”看柳钢60年巨变

今日柳州|时间:2018-06-16 18:15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2

滚烫铁水旺,工人汗淋漓,锅炉蹿火龙,万吨钢铁生……钢铁工人头戴安全帽、肩扛铁材、油渍满衫在炼铁炉边的形象,深深在印在老柳州人的记忆中。


砥砺前行60载,今天的柳钢究竟变成怎么样了呢?14日,柳州日报记者首次组织通讯员一起基层行,开展“笔走龙城”活动走进柳钢生产一线,看今日柳钢变化。


合影1.jpg

合影


“柳钢雪条,又冰又甜的柳钢雪条……”队伍第一站来到了生产柳钢雪条的柳钢饮料厂,大家便不约而同地喊起在街边常听得的吆喝语。原来,成为许多柳州人童年最甜味道的冰凉爽口又便宜的柳钢雪条,是从这个厂子生产出来的,令大家兴奋不已。大家一边品尝着雪条、喝着最新品种饮料,头脑中闪现着为钢铁工人降温而配套的饮料厂60年来特别的贡献,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


参观柳钢饮料厂.jpg

参观柳钢饮料厂


室外是炎热的天气,在转炉三区的中控室却非常清凉,工人们坐在电脑边监视着转炉的生产场景。“在以前工人们炼钢需要与炙热的生产线‘零距离’接触,经常被烟熏火燎,而现在都是大专以上的科技人才通过电脑远程操作。”转炉厂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带领队伍实地前往钢铁生产线。在火红的铁水与钢材的交相辉映下,通讯员们拿起相机,拍出一张张精彩的照片。


在热轧厂和冷轧厂,大家识到现代化“智慧工厂”的科技魅力,并与自动控制系统、生产机器人等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零距离”接触,了解到冷轧厂还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开发了生产全流程钢卷信息智能流转系统、机旁备件库APP、无人库房及无人天车系统等多项智能系统。通讯员朱奇志有感而发,即兴作诗一首:“十里钢城艳阳照,柳报铁杆逐浪高。各路群贤勤访问,礼赞柳州尽妖娆。”




“钢铁生产气势如虹,但生产钢铁排出的污水怎么处理呢?”带着疑问,大家来到柳钢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看到了由烧结厂、炼铁厂、转炉厂等生产厂房以及厂区生活、地表排水产生的污水,会通过截流泵房几道工序的严格处理,在达到国家回用水标准后又全部进入厂区生产水管网回用,不仅满足了“循环经济”概念和国家对吨钢取水量的要求,同时为柳州市的“碧水蓝天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听到柳钢繁忙的机器声、车轮声,转炉红彤彤的钢水、自动化生产线那震撼的淬火,车间党员胸前那耀眼的党徽,一扎扎包装好的新产品,高效、绿色、环保的新柳钢呈现在我眼前,我为柳钢点赞!”通讯员陆高飞在结束柳钢基层行后发出感慨,表示这样的活动接地气、有成效。


参观转炉厂房.jpg

参观转炉厂房


“这次笔走龙城基层行让记者和通讯员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宽,加深了大家对基层一线工人精神风貌的了解,新闻工作者对基层的感情更深、更牢固了!”通讯员赖建辉说,一般来说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是记者做的,现在柳州日报记者组织通讯员一起参与,使通讯员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本单位,能够到更多社会的变化。同时,记者与通讯员一起走基层,大家一起交流,相互学习,对于促进通讯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这次活动符合中央提出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提升了新闻工作者投身新时代大熔炉的使命意识,希望柳州日报带好这个头,将“笔走龙城”活动办成一个品牌,记者携手通讯员走到更多的基层一线,大家一起写出更多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好文章。


共品柳钢饮料和雪条.jpg

共品柳钢饮料和雪条


通讯员的“观后感”


我是土生土长的柳州人,但我生活在河南片区,很少到柳北区,这次有幸参加“笔走龙城——柳州日报记者携手通讯员基层行”,得以揭开柳钢神秘面纱。走进柳钢厂区,让我深刻感受到,现在的柳钢,已经不仅仅是在卖产品,更多的是在生产文化——柳钢文化。企业文化不仅是价值的引领、精神的纽带,更是重要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这为助推企业战略转型、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通讯员 钟东华)


微信图片_201806161908291.jpg

 

《柳钢新貌》

奋进创业展雄风,热轧冷轧智能转。

钢龙飞舞稳步进,展望未来调结构。

科技制造启华章,敢为人先促改革。

柳钢企业居首功,逐梦沿海谱新篇。

(通讯员 谭忠甫) 


《钢城赞》

钢城火红六十载,

代代热血扑面来。

工人阶级跟党走,

新功再立新时代!

(通讯员:樊本郑)


微信图片_20180616190829.jpg


柳钢,这么短短半天采访,我如何能读懂你!唯有让自己进一步投身新时代大熔炉,才能适应你强大的气场。柳钢,你觉得我可以吗?(通讯员 赖建辉


微信图片_20180616190907.jpg

 

在我的心目中,柳钢一直以来是名声大振,讲起柳钢的位置,就是坐一路公交车就可以到达;天热的时候,就是柳钢雪条,便宜又大根又好吃;讲文化,柳钢的自办企业报纸版面大,内容丰富多彩;讲面积,十里钢城一日难尽览。(通讯员 蒋杏明

 

五绝·访柳钢(新韵)

模具筑钢龙,通身释焰红。

腾名千万里,柳企首居功。

(通讯员 阮开杰)


记者 唐小玉 阎翔


责任编辑:韦树朗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