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每月缴纳生育基金,没生二孩不能取?!网友炸锅了
今日柳州|时间:2018-08-17 14:29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点击:2210
近日,有媒体发表《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其中,关于“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引发舆论强烈反弹,社交媒体一片抨击之声。

先看一下这位专家的具体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
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家庭在生育第二孩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
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生育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即个人累计缴纳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于政府对其他家庭的生育补贴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国家财政补贴。
这些所谓的建议
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如果不是白纸黑字出现在报纸上,
还真不敢相信......
今天,
央视就发微博怒怼了这个制度!
首先,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生还是不生,都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我们可以通过宣传鼓励生育,也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生育,但不能以“设立生育基金”之名对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惩罚之实。这种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

网络配图
其次,少打群众的歪主意,不要动不动就建议收费。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大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还很重,中国家庭债务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上海财大研究院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当前水平。
之所以当前中国生育率不高,除了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劳动参与度提高等客观原因外,养孩成本的急剧上升是重要的原因,这是社会的共识。有些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确实压力太大,对症下药的良方在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优抚生育政策和真金白银的公共投入解决人们生娃的现实之虑和后顾之忧,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从老百姓身上薅羊毛,这看似为国分忧,实则是荒腔走板的高级黑。这也是为何这种建议会遭到舆论一致批评的关键所在。

网络配图
再有,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外贸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拉动边际效应递减的形势,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我们要千方百计地通过降低个税、减少收费、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内需的动力,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而不是以所谓“生育基金”的方式加重群众负担。因此,无论是从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着想还是从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考虑,都应该想方设法地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而不是瘪下去。
对此,
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的80后,我的同龄伙伴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倒不是因为家长养不起,而是为了响应计划生育。
2.现在我们这拨人好多并不考虑要孩子,倒不再是因为计划生育了。
3.据主播观察,城市里生二胎或二胎以上的家庭,一般是经济条件好因此养得起的。
4.那么生育基金就是养不起的帮养得起的养娃了,难道是劫贫济富新套路?
5.如果有家庭生二胎是因为贫穷,那么贫困家庭为了获得补贴生很多孩子却没能力好好教育怎么办?
6.如果为了取出生育基金要二胎,会不会直接降低一胎的生活质量?
7.总之国家先给分配个对象吧,其他都好说。
同意这些观点的点个
吧!
来源:柳报传媒微报
责任编辑:吴莹
实习生: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