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传播者——记柳州市优秀人才、市博物馆馆长程州

今日柳州|时间:2018-11-26 13:27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在“江流曲似九回肠”的龙城大地,有一处胜境让人肃然起敬、魂牵梦绕,于是乎,无论是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还是闲暇的周末时光,许多人总会不约而同地聚于此,或盛装祭祀、或举办汉式婚礼、或吟诗抚琴,乃至旗袍秀、开笔礼……

    

它,就是位于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的文庙,一处守望历史文脉的象征、一个彰显城市文化的地标,已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

   

 2018年的一天,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文庙,程州看到浮光耀金、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时内心感慨万千,思绪又回到了2009年的春天……

    

binary_middle.jpg

市博物馆馆长程州


当时,程州和同事在映山街附近对柳州文庙旧址进行考古挖掘调查。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8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元和十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任柳州刺史,8月即重修文庙,10月完工。历史上,柳州文庙几经废兴,最终在1928年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荡然无存。抚今悼昔,程州感叹之余,脑海里突然一闪:何不再建一个文庙,让昔日兴盛的场景再现?!念头一起,程州再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他随即联系了几位专家,探讨实施的可行性。很快,作为市政协委员的程州提出了《关于迁址重建柳州文庙的提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柳州市2009年“文化建设十大工程”。

    

要再现文庙辉煌,选址非常重要。若选在原址映山街,这里人口密集楼房林立,拆迁再建不现实。作为选址小组成员之一的程州和专家们四处考察,最初选在蟠龙山背后,可考虑到出口道路问题,不得不放弃。有一天,程州和专家们登上驾鹤山顶,看到了驾鹤山和登台山之间的一处地段,这里背靠登台山,毗邻柳江,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用来重建文庙再合适不过。从选址、布局,再到筹备,作为提案人的程州全程参与了文庙的迁址重建。2010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红柱金瓦、壮观厚重,堪称国内2000多座文庙中的经典之作的柳州文庙落成开放。人们奔走相告,纷纷前往,一睹为快。据统计,文庙开放仅一年多,就接待游客16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5万人次。

    

对此,程州说:“我为历史文化能够在柳州得到弘扬感到由衷的欣喜。”

    

这句话并不是套话,而是一个从中央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博专业毕业、身为贵州荔波布依族小伙的心声。1990年,程州带着对壮乡历史文化的好奇,带着父母对柳州的好印象,来到了龙城,还扎下了根——在柳州市博物馆一呆就是28个春秋,从一名普通的藏品文化管理员成长为一馆之长,他的青春在这里闪光,热血为之沸腾,他见证历届市领导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也见证并推动了柳州市博物馆不断发展壮大。

    

2004年8月,随着柳州市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开工,如何在陈列内容和展示设计上,尽情展现出数万件馆藏文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人性化地贴近观众,让观众留下来、有收获?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时任副馆长的程州面前。“让人记得住的展览才是好展览。”按照这一理念,程州将馆藏文物分门别类,设立了《鹅之山兮柳之水——柳州历史文化》《古代青铜艺术》《民族风情》《古代扇面书画艺术》四个大型常设性陈列展馆。恰逢2006年,我国资深地质学家、收藏家单勇将毕生收藏的2.8万件古生物化石捐赠给柳州市博物馆。程州又顺势单独设立了“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陈列展馆,并亲自担纲各展馆的文字撰写和陈列设计,历时3年,最终大功告成。

    

2007年7月,全新的柳州市博物馆一亮相,观众们便被其新颖别致的展陈设计、步随景移的展示手段所吸引。所展出的13600多件(套)文物精品,带领观众进入幽深的时空隧道,追溯龙城5万年前人类的足迹,窥探古生物时代撼人心魄的蛮荒场景。到2008年底,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人生一世,历史一瞬。“当我们爱上一座城,总希望能为这座城市的文化保护做点什么,让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得更加久远。”程州说。


记者  周枳伽



责任编辑:陈静

见习编辑:苏宝祺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