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奋发!

今日柳州|时间:2018-12-13 07:43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08.jpg


遍布全城的历史古迹

镶嵌在重峦叠嶂之间的庙宇楼阁

临湖而设的茶亭、莲花盛开的湖面

一座大桥联通长江两岸

......

这是每个人印象中的南京

这里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

文学、艺术和政治之都

也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15.jpg


在南京

孕育了中国古代书法

和绘画的闪耀明珠

流传出“六朝”骈体文的清秀隽永


也正是在南京

孙中山宣誓就职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19.jpg


千百年来,这座城市

印刻着时光变迁的历史轨迹

通透着中华文明的涓涓长河


然而

81年前的今天

这里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24.jpg


1937年12月13日

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

翻开了中国近代史上

最沉重的一页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28.jpg


大量平民及战俘被侵华日军杀害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据统计

至少有30万人

没能等到秦淮河畔

下一个温暖的春天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32.jpg


81年过去了

今天是第五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我们回顾三个故事

触摸历史深处的深重苦难

感受她的

顽强、坚韧与不屈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36.jpg


1


惨烈与悲壮

“全体战死”血战到最后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南京城东南的光华门巍然伫立

那里是当年最激烈的战场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40.jpg


日军连续使用大炮轰击城墙

试图打开突破口冲进城内

却屡次被担任光华门防务的

教导总队谢承瑞团

和第87师易安华259旅等部击退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44.jpg


为了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

整排整连成建制的中国官兵

前赴后继

在短短数小时内壮烈牺牲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48.jpg

 

为了消灭城门洞中的敌人

谢承瑞提议在入夜后施以火攻

城门里的敌人被烧死、熏死大部

但我军也伤亡惨重

谢承瑞也被火烧伤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51.jpg


他给身处武汉的妻子信中写道

“中枢决意守城,余意甚慰。

杀敌效命,在此一举……

此次战争,造出多少世间惨事。

期望倭寇早日肃清,山河亦然无恙。”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55.jpg


当战斗再次打响

日军飞机也来助战投弹

谢承瑞因烧伤而发起高烧

但他依然坚守在城头督战


微信图片_20181213073958.jpg


直到司令部转达了撤退命令

始终紧绷神经的谢承瑞

才突然像松了线的风筝一样陷入昏迷

纷乱中

谢承瑞不幸壮烈牺牲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06.jpg


光华门一战

据日军第6师团战史记载:

“敌人是以‘全体战死’为口号

一直血战到最后”


这是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

面对侵略者的黑云压城

守护者们的背后是父老乡亲

脚下是挚爱的土地

他们唯有前仆后继、万死不辞


2


身中37刀成为“活证据”

生死诉讼只为侵略者承认罪行

 

日军侵占南京后

李秀英因怀有七个月的身孕

无法随丈夫撤离

只能与其父在地下室避难

 

然而

已经丧心病狂的日本兵

没有放过南京任何一个角落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11.jpg


他们闯进地下室图谋强奸李秀英

性格倔强的她与三个日本兵殊死搏斗

脸上、身上、肚子上被刺了37刀

 

日本兵走后

赶回来的父亲

设法将奄奄一息的她送进医院

经过医生的抢救虽保住了性命

腹中的胎儿却不幸流产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15.jpg


李秀英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也成为那段悲惨历史

最有力的见证人

 

1995年

劫后余生的她

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

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

向普通日本民众展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19.jpg


每一次讲述的过程

都等同于将她内心的伤疤

一次次无情地掀开

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李秀英继续向前的脚步

她说:

“不仅我说,还要让我的子子孙孙说,

说到日本认账为止”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李秀英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用自己的血泪遭遇

控诉着当年的魔鬼行径

不为任何赔偿

只为争回应有的公道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23.jpg


然而

没有等到胜诉判决书的那一天

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


那么多的罪行罪证

他们不承认,我这口气咽不下去

这是她向日本法官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26.jpg

 

2005年1月

东京地方法院判处松村俊夫等被告

向李秀英老人赔偿名誉权损失


老人去世后48天

女儿来到她的坟上

把判决书烧给了她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30.jpg

 

能到日本法庭证明南京大屠杀真的存在,

那就足够了。

这是李秀英最根本的心愿


这是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纵然历尽万难

也要用公道告慰同胞

让真相昭示明天

 

3


他有7个父母,6个名字

花了60年“回”中国故乡

 

“在我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

长着中国人的肉”

他叫中岛幼八

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34.jpg


他一生拥有7个父母,6个名字

中岛幼八、来福、陈庆和、

李成林、赵成林、中岛思华

一个名字,就是一段人生

 

出生于二战期间的中岛幼八

幼年随父母作为“日本开拓团”

成员来到中国东北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37.jpg

中岛幼八和姐姐三子

 

日本战败后

他在濒死边缘被中国农民搭救

被养母和三任养父相继抚养

在中国农村作为“来福”长大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41.jpg

中岛幼八(右一)与养母孙振琴、第三任养父赵树森


“来福”渐渐长大

侵略者后代的烙印成了少年最深的心事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45.jpg

 在矛盾中

他一次次拒绝了生母让他回国的召唤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048.jpg

中国红十字总会给生母的回函

 

后来,他的中国老师告诉他 

日本老百姓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回到日本可以为日中友好做贡献 

少年的心结才逐渐打开

 

16岁的他无暇和养母告别 

就匆匆登上了遗孤回国的最后一班船

这艘船正是15年前载着他们一家四口

来到中国的白山丸号

船渐行渐远

他第一次感受到远离故乡的滋味

 

中岛幼八和生母中岛清江(右一)

 

一边是生身祖国 ,一边是情感故乡

两个国家就像他的两个母亲

同样地无法割舍

 

在久居日本的年月里

他把名字改成了中岛思华


记录片《何有此生》剧照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他用日中两国文字写下自传《何有此生》

写尽了他的中国父母乡亲、老师同学

他带着书从日本一路坐飞机、汽车、拖拉机

穿过童年放牛的山坡和玉米地

穿过一生的回忆

终于回到了养父母的坟前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102.jpg


他用15年回到了日本

却用了余后的60年“回”中国

他怀念的是大洋彼岸的心灵故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四千多日本孤儿遗留在中国,

收养他们的中国养父母超过一万人

 


他们说:

“日本是祖国,而中国是故乡

不能忘,因为那是为历史负重前行!”


这是善良包容的中华民族

在最艰难的岁月里

也要点亮一盏善意的明灯

星星点点汇聚在时光的长河里

播种下最珍贵的良知与和平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107.jp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那些伤痛,永远难以抚平

那些记忆,注定无法湮没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112.jpg


今天

千年金陵在落日余晖映照下

依然巍峨庄严、秀美多姿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115.jpg


当年

发生在南京城下的刺痛

以及一个伟大民族的

英勇、坚韧和包容

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119.jpg


勿忘南京!

勿忘她绵延千年、

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


勿忘南京!

勿忘她遭受惨绝人寰、

痛彻心扉的沉重苦难


勿忘南京!

勿忘她坚韧不拔的勇气和

自强不息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181213074122.jpg


今日抬首

再见她挺拔身姿

历史永远书写在那儿

中华民族永远站立在这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麦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