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星星的孩子”请多点包容和耐心,及时报警帮助他们尽快找到亲人

今日柳州|时间:2018-12-21 10:33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近日,一名自闭症患儿小浩走失不幸遇难的消息,牵动了龙城人民的心,也让大家认识了自闭症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自闭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专家建议,当遇到陷入困境自闭症患者时,请给予多一点包容和耐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b69a302fgy1fehbfpmlnij20vy0g0k32.jpg


社交障碍容易走失


小浩的走失并不是个例,今年以来,晚报和“柳州1号”APP就曾报道过4例自闭症患儿走失的新闻。今年6月,市民潘女士正在放水准备帮5岁的儿子洗澡,谁知儿子趁她不注意跑出了家。其儿子患有自闭症,她赶紧报警,最后民警帮忙找到其儿子。前不久,一名20岁自闭症患者从学校爬窗子离开学校,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寻回。


自闭症患者为何容易频繁走失?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它就像一个窃取人精神智力的贼,带走了孩子们的聪明活泼,使他们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无法与现实世界交流、沟通。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曾婷说,自闭症患者症状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还有语言或者非语言的交流障碍,兴趣范围很狭窄,并且会有一些重复的刻板行为。同时还有一部分患者还伴有智力发育方面的障碍,生活能力就会比较差,如果没有经过训练,不会和人交流,只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参与社会群体活动。自闭症患儿对父母没有依恋感,离开父母不知道危险,往往他们的危险意识不高,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就算去到一些危险的地方也不自知。如果脱离监护人的视线,走失的几率很大。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的体力很好,跑的也很快,走失后更加不容易找。


GetAttachment (1).jpg

自闭症患儿在进行康复训练


患儿家庭防范训练不可少


曾婷介绍,自闭症患病率约1%,今年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接待了300余名自闭症患儿的治疗。自闭症儿童如能早期发现、早干预,预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家长需要学习一些方法,来引导自闭症孩子。如做一些互动的亲子游戏,如躲猫猫、搭积木、做拼图等,多给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另外,还有练习一些居家情景,如自理能力、卫生能力、日常起居等训练,让孩子学习吃饭,穿衣服穿鞋子,参与家务等。对于年龄大一些的自闭症患儿,还可以带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让其独立完成家务活动等。另外,在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观察,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会听、学会说、学会等待等一些学习的能力。


此外,家长还需要判断孩子的能力,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表表现,摸索自己孩子有哪些表现,去克服这些危险的行为,再根据这些表现制定专门防范方法。如社会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很差的孩子,可能需要专人看护,时刻盯紧,不让其离开视线。如果离开,也要确保是在一个封闭、安全的空间,让其没有办法遇到危险。


彭年秀是一位自闭症患儿的家长也是一间自闭症民间康复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她根据自己多年康复训练的经验建议,“平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走走家附近的路。”自闭症患儿大多有刻板记忆,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反复带孩子用行走的方式记忆家附近的路,在他们的记忆里建立路线图。自闭症患儿没有“回家”的概念,家长平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肚子饿,回家有饭吃”等信息来刺激并告知孩子“回家”的重要性。


GetAttachment.jpg

自闭症患儿在进行康复训练


请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小浩的遭遇让彭年秀感到难过,同时也让他们自闭症患儿家长担忧。她的儿子也曾走失过,“有时真是防不胜防。”她说,网友建议他们给孩子佩戴定位手表,这个方式他们不是没尝试过。自闭症患儿对这些陌生的物品带有天然排斥性,孩子们会轻易把佩戴的定位物品摘掉,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家长们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在孩子的衣物上缝上姓名和联系方式,以防万一。


自闭症患儿家庭承受着压力和伤痛,彭年秀说,作为家长他们更多是无奈和防不胜防的“万一”。社会上对这个群体还存在很多误解和排斥,特别是对一些年纪大的患者,很容易忽略。他们希望社会对“星星的孩子”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予多些理解和包容,看到他们遇到危险能够给予恰当的帮助。


她说,因为自闭症患儿存在交流障碍,如果交流方式不对,还可能吓到孩子,刺激他们再度逃跑。如果遇到走失的行为异常的自闭症患者,最好的帮助就是报警,帮他们尽快寻找亲人。


记者 雷媛媛 周仟仟



责任编辑:陈静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