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时序分明,映刻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洞悉与感知。可对于医院急诊科的十二时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位患者是什么情况,突发事件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到!

在急诊科,白天,这里有着匡危扶伤的担当;晚上,时刻响起生死博弈的“号角”。当天幕中的残月如钩被初升朝霞替代,尚处于周公梦蝶的你,可知晓,这里已完成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
7月31日7时至8月1日7时,记者走进市工人医院急诊医学科(简称急诊科)蹲点旁观,用镜头和笔尖,记录下该科室医护人员“十二时辰”与时间接力赛跑的故事,管中窥豹感受生命之重。
辰时(7:00—8:59 ):晨起见证生命陨落
早上8时,又是一个艳阳天,简单的交接班后,新一轮紧张有序的工作拉开序幕。7辆救护车在急诊科门口严阵以待,医护人员各自就位,急诊科副主任邓旺生前往EICU病区办公室进行例行的病历审阅与查房。

医生在急诊病区办公室进行病例讨论
“昨晚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新收入已上呼吸机支持的多脏器衰竭患者病情非常危重,随时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等会立即安排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干预,注意与家属及时沟通。”查房时,邓旺生在交代其他医生注意事项时特别提及。
果不其然,8时40分左右,该名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经过医疗团队的紧张抢救,尽管患者时间内恢复了心跳,但最终还是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去世。记者目睹了抢救全过程,看见了急诊团队为抢救患者的全力以赴,也见证了生命的脆弱。
巳时(9:00—10:59)午时(11:00—12:59):分秒必争已是常态
“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送进来的病人是什么情况。”聊到急诊科的日常,护士长韦荣丽如是说。
9时27分,一名年轻男子的右腿被玻璃划伤,医生在治疗室为其缝针;9时35分,120调度指令下达,救护车迅速出车将无法进食、身体虚弱的80岁老人接回;10时40分,65岁的阿公因胸痛持续呻吟,20分钟不到,患者被推进导管室准备接受心脏介入治疗……

一名年轻男子的右腿被玻璃划伤,医生在治疗室为其缝针
在急症抢救的生死时刻,医护人员往往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分秒必争从“鬼门关”将一个个危重病人拽回,给病人和家属莫大的信心和希望。要想吃饭,只能抽空。

医生抽空吃午饭
不过,虽然忙碌,但有时也会遇上出空诊的情况。11时56分,司机廖伟明午饭刚吃了两口,就接到120调度指令,柳堡幼儿园附近发生一起车祸。车刚开出2公里,120反馈事主取消救护车,司机只能被迫返回。“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是希望大家确定需要之后再拨打120电话,忙碌的时候,出空诊会耽误抢救其他重症病人的时间。”廖伟明说。
未时(13:00—14:59)申时(15:00—16:59):希望被理解和尊重
由于职业关系,医护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的过程中面临职业暴露。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14时54分,两名医生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查看病人情况。4床的病人是一名40岁男子,7月30日被同事发现倒在厕所,旁边有一个注射针管。送院后,男子出现心肌损害、全身脏器功能损害、代谢带酸中毒、肾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心脏骤停。男子的母亲自述儿子此前有静脉吸毒史。
“患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家尽力抢救的同时一定要记得保护自己。”早上邓旺生对医护人员的嘱咐言犹在耳。

救护车转运伤患
在抢救一线,医护人员被患者或家属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5时25分,救护车接回一名酒精中毒的中年男子。“医生,你们给他停药吧,什么检查都不用做。”得知弟弟因为喝酒所致,赶来的姐姐态度立马转变,交完钱便转身离开。“我要回家!”“你们走开!”男子此时意识不清,自行拔针后不断在抢救室大声喊闹。

醉酒男子意识不清,不断在抢救室喊闹,被医生制止
“你们快上去一个人把他的手摁住!”护士刚想为男子止血,男子的拳头就落了下来,还好另一个护士及时过来将男子的手摁住。“我们其实是高危行业,尤其是遇上喝醉酒的,打骂几乎每天都有,今天这还算是好的了。”值班医师张腾飞叹了一口气说到。

护士在急诊病区为患者配药
酉时(17:00—18:59)戌时(19:00—20:59)傍晚过后险情激增
傍晚时分,专科门诊停诊,新一轮交接班后,白天还算风平浪静的急诊科开始“翻腾”。
“医生,快帮我女儿看看,她吞了一枚硬币下去!”17时43分,急诊科接诊一名误吞1角硬币的9岁女孩,父亲十分着急,声音都变了调。
一名9岁女孩因误吞1角硬币被家人送往抢救室
这边医生还没处理完,那边一名5岁的小男孩又被推进了抢救室,此前他不小心从沙发摔下,CT结果显示其头盖骨裂,随时有生命危险。得知这一结果,男孩的母亲几近崩溃,趴在候诊区大哭。“沙发只有一点点高,这么会这么衰,没办法。”孩子的父亲也背过去偷偷抹眼泪。

一名5岁男孩因不慎从沙发摔下被送往抢救室
此时的孩子十分安静,不哭不闹。没成想,这样的乖巧,更让医生揪心。
外科医师黄俊捷说,脑出血到一定程度随时可能呼吸骤停,颅内压力太高压迫中枢会引起脑疝,数秒钟内就会没命。孩子哭闹不怕,太过安静才慌。
会诊后,孩子迅速被转至神经外科。

医生在门诊阅片
亥时(21:00—23:00)子时(23:00—01:00)新一轮就诊高峰期
22时02分,70岁的罗先生因突发的脑部疼痛,被家人送往灯火通明的急诊科,刚停下手上抢救工作不到半分钟的两位值班医护人员,立刻操着小碎步奔向已处于昏迷状态的罗先生。
18分钟过后,从院外疾驰而来的120救护车,迅速将车尾后门调向急诊科大门。

120救护车到达急诊科门口
在外科一诊室值班的科室医生陈方超等人看情形迅速迎上去。不知谁简洁地交代一声:“这个病人脑出血,快!”只见大家小心把患者平置在可移动护理床上,随即推着护理床跑向急诊抢救室一区。上心电图监测、调配输液针剂……护师黄银涛一边麻利地为亟待救援的患者做诊疗准备,一边飞快地为患者拉起隔离帘,一边快速查看患者基本信息:女,64岁,姓熊……
短短20分钟,仅30多平方米的抢救室内,挤满了家属、患者、医生、护士。一个个飘动的隔离帘,暂时屏蔽了外界探究的眼光和关心的问询,也为医生和护士争取到更多专心抢救的时间。
3分钟后,不知何时出动的又一辆120救护车返程,送来一位头晕的72岁吴姓患者。
不得已,两位医护人员从帘子里出来,按照规范流程为这位患者进行检查……

医护人员在急诊科有序地忙碌着
而在急诊科候诊区,还有十几位或带着孩子,或陪同家属前来就诊的市民,有序排队等候。
此刻,北京时间显示,22时30分。
8月1日00时20分,终于有机会喝上一口水的陈方超笑着说,今晚相比平时,人少了许多,算轻松的。
听到这句话,我环顾了一圈,此时还有近20个人在急诊科等候,心中五味杂陈。
丑时 (1:00—03:00)夜班120出诊尽量不鸣笛
8月1日00时57分23秒,导诊台上骤响的120专线电话铃声,又一次打破了是夜的宁静。1分钟后,出诊的陈方超等人已快速登上出诊的120救护车,随车前往距离医院5公里之外的航军路患者所在地。
晚上已是第六次驾驶120救护车赶去接患者的司机……谈及,22时30分后,120救护车出去接患者一般尽量不鸣笛,关闭救护车警报器,怕惊扰市民的美梦。

驾驶120救护车的司机阳师傅出发前,拨打患者家属留下的联系方式,确认出车位置,此刻,这已是阳师傅上班后第六次出车
驾驶120救护车已有十年的他谈及,任职120救护车司机,每个月至少有8个夜班,白天也时刻奔跑在路上,照顾家里的时间不多,可这份职业,却让家人和朋友们自豪。他们夸赞道,这是一份跟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的神圣工作。千家万户的安危,就在司机们的手中、脚下。为此自己也深感自豪。每次接到命令,会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驾驶室,以最稳的驾驶技术,将患者送达抢救室。
而在救护车内,接到患者的医护人员,顾不上行车时的轻微摇晃,绷紧了脑中的弦,时刻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时刻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
凌晨1时30分,又一位患者在120救护车的护航下,及时抵达急诊科抢救室……
寅时(3:00—5:00)卯时 (5:00—7:00)忙中偷闲学技能
当明月悄悄爬上树梢,人来人往的急诊科候诊大厅,此刻终于有了深夜的宁静。抢救室内的患者,按照病情分流至不同科室的病房。30多平方米的抢救室,有了片刻空置时光。
凌晨3时50分,候诊大厅内仅有保安晃动的身影。导诊台的医护人员,也开始拿出书本,安静的抄抄写写。
唯有设置于急诊科内的西药房,不时会有患者家属取药。

急诊科内的西药房不时会有患者家属取药
4时30分还在忙碌的该院药学部西药房主管药师江林秀介绍,这个药房白天不开,傍晚6时至次日7时才上班,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便利。通宵夜班,容易打瞌睡出错,为避免给患者抓错药、分错剂量,每次患者取药时,自己至少会反复检查3遍,才安心把药物递交到患者及家属手中。取药是急诊科面向患者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得继续把好关卡。
说说笑笑间,急诊科候诊大厅也越来越安静。

5时,正值最困的时期,夜班护士们有序整理当班入院治疗的患者信息,调试为下一位患者做检查的设备
直至6时,天微微亮,安静了不到2小时的急诊科,又开始渐渐忙碌了。
十二时辰,在夜与昼,休与劳中,又继续着新一轮的运转……
记者 荀诗媛 韦安
责任编辑:陈静
值班主任: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