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丨险!柳州女子落水3分钟被救起,这种行为却在夺走生命最后的希望!

今日柳州|时间:2021-07-17 14:47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暑期已至,许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玩水感受清凉。然而,儿童溺水事故时有发生,提前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设施这张网,成为降低悲剧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近日,记者走访市区金沙角、西堤路等一些地方,看看我市如何织就防溺水安全网。

救生器材切勿私自取用

市民傍晚前往金沙角戏水


“救命!快来救命!有人跳河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划破了金沙角正午的宁静。

“不好!有人落水了!”听到市民的呼救后,市户外运动协会沙滩救援队的两名队员,从岸边迅速拿起救生器材,飞奔前往事发地点,只见一名女子在水中不停挣扎,情况危险。

“扑通!”一名救援队员率先跳进了水里,将救生器材抛向该女子,自己则拉着绳子向岸边拖拽,另一名队员则游至女子身边,将其护送上岸。整个过程简洁迅速,仅用了3分钟,险情便被两名队员成功化解。

“幸亏有救生器材,否则救人没那么顺利。”回忆起6月13日发生在金沙角的这起险情,救援队员陈建华满是感慨。

“岸边的救生圈和救援队员的救生器材是用来应急的,非紧急情况下请各位市民不要随意取用。”作为一名资深的沙滩救援队志愿者,陈建华对于救生器材应对溺水险情时的重要性再清楚不过。


市民傍晚前往黄村人造沙滩戏水

沙滩救援队队长袁德军告诉记者,目前,市民私自取用应急游泳圈的现象虽然少,但仍然存在。有些市民用完后往往未将其放归原位,而是随手一丢,这给他们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救援队的救生器材是专用的,下水救援前必须要穿戴。如果被取用后未归还,遇到溺水险情时,队员往往会很被动。”袁德军说。

汛期后陆续完善救援设施

7月9日、10日,记者先后来到金沙角、江滨公园、滨江西路、西堤路等处,查看沿岸防溺水救援设施、提醒标志等硬件设施配备是否到位。

亲水平台上挂着警示牌

在靠近壶西大桥的一处人造沙滩,记者看到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在烈日下戏水,旁边围栏上挂着一块“水深危险,严禁未成年人下河游泳”的警示牌和一个游泳圈。记者询问其中一名家长是否注意到这块警示牌时,这名家长称:“沙滩水浅,自己在岸边看着,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滨江西路围栏上只剩下救生圈架

西堤路人造沙滩围栏上只剩下救生圈架

随后,记者沿着滨江西路行至红光大桥底,发现沿途的游泳圈架上已空空如也,不少架子还被垂钓的市民当作置物钩,挂着杂物。在部分危险水域和深水区,虽然挂有警示牌,提醒市民水深危险、禁止游泳,但有一部分警示牌处于老化状态,在围栏上摇摇欲坠。

“救生圈我们每年投放300个至400个,主要用于新增和更换自然老化或人为破坏的救生圈,但每年收回的救生圈损耗率都在80%左右。”柳州柳江海事处四级主办贺野告诉记者,市海事局的工作人员按照亲水水域市民密集的程度投放救生圈,人多的地方投放密度就高,人少的地方投放密度就低,基本相隔在500米至600米之间。

黄村人造沙滩上挂着救生圈和警示牌

“待汛期过后,我们会联合志愿者队伍,陆续在河道两岸投放救生器材并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器材丢失时,双方会互相沟通,及时查漏补缺。”贺野建议市民在进行亲水活动时,要做好安全措施,避免进入航道范围;尤其是夜间游泳的时候,注意避让过往船只,以保证自身安全。

记者在此提醒,汛期水流湍急,柳江上杂物较多,市民不要贸然下河游泳或做出其他冒险举动,以免发生意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