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建设“美丽柳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日柳州|时间:2021-02-26 15:52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潺潺流水村边流淌,鸟语花香绿意盎然,产业基地增收致富……自2013年起,全市掀起“美丽柳州”乡村建设热潮,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安全有序、工作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正在广大农民群众身边建成。

我市用八年的时间持续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活动,以乡村振兴“九个一”来抓实抓细抓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看病难、出行难、收入低等短板,广大乡村的“面子”焕然一新,“里子”不断丰富、充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实现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田园风光


以清洁为底色,不断提升乡村“内外颜值”


来到柳州的村屯,遽然间刷新了对农村的认识:巷道里的柴堆、粪堆、垃圾堆、杂物堆消失了,巷道平坦、宽畅、靓丽了,村村都有了统一配发的垃圾桶……

“清洁乡村”活动阶段,我市建立了“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和“村屯就近就地处理”等农村垃圾处理模式,95%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污水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乡村”活动阶段,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137个村屯荣获自治区“绿色村屯”荣誉称号。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

“宜居乡村”活动阶段,全市在完成自治区“规定动作”——“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基础上,还增加了“自选动作”——“综合示范村建设”专项活动,每年市级财政安排资金1.7亿元,县区按照1:1配套整合资金,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精品村、精品示范带。全市建设完成44个综合示范村、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了一套“县为主体、规划先行、整合资金、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具有柳州特色的工作经验。

我市美丽乡村风貌

“幸福乡村”活动阶段,“美丽柳州”乡村建设活动不断升级,973个行政村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6.4%,乡风文明展现新气象,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其中,鹿寨县中渡镇、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融安县大洲村、鹿寨县交通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柳江区怀洪村、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城中区环江村分别于2018年、2019年、2020年获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以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兴旺模式


如果说农村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那么百姓富了就是“里子”的实惠。正是基于这个高标准的要求,全市各县区(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提起柳东新区的美丽乡村,首先进入人们脑海里的画面是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美丽乡村。也因此,乡村旅游成了当地村屯一大特色产业。在柳东新区雒容镇坭桥村,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坭桥村委主任黄明峰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我们村打造了聚友休闲农业示范区,可别小看这个小产业,把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吸引回村了,而且还能自产自销本地的农产品,各户生意都不错。”

临江的乡村,美! (文鑫豪 摄)

“村里的环境一好,来的人都比以前多了很多。我们现在都不外出打工了,在自家办农家乐,一年都能收入好几万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村里一家农家乐经营户覃柄梅乐呵呵地说。

坭桥村聚友休闲农业示范区只是全市发展特色经济产业的一个缩影。全市通过大力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构建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扶贫产业体系。全市获得产业帮扶的脱贫人口占80%以上, 产业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

同时,我市还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柳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安、三江分别获认定为融安金桔、三江高山鲤鱼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扶贫、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入选2020年自治区十大优秀典型产业扶贫案例,全市100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以治理为抓手,促进人居环境乡村风貌升级


2018年,我市启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三清三拆”活动,破解农村“有新房没有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普遍性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4232个村庄进行了“三清三拆”,拆除危旧房28248栋,建设了1247个基本整治型村庄、28个设施完善型村庄,7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全部建设完成。

我市各县区(新区)按照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全市17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全部完成,1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4%,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52%。

同时,我市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庭院经济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建设农村无动力黑水、灰水分离处理系统,实现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的有序处理,解决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和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后续管护问题,杜绝污水横流,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厕所革命“柳州农村模式”得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肯定。鹿寨县获得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鹿寨县、柳城县获得人居环境激励县称号。


以创新为动力,激发乡村改革建设动能


在实施农村改革工程中,我市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市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全市973个行政村完成登记赋码。

通过创新“土地整治+”的模式,推进“山水林田湖”全要素全区域综合整治,释放土地活力和红利,全市24个项目被列为2020年度自治区全域土地整治试点项目,5个项目被列为2021年度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备选项目。

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试点工作方面,我市呈现出诸多新亮点。其中,鹿寨县打造了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五家屯模式”,入选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县;鹿寨县“三水(黑灰白)分离、分开收集、逐级处理、多次利用、全程无动力”实现农村污水综合治理作为全区改革典型经验复制推广;三江侗族自治县围绕“一体多元两靶心”开创产业化联合体改革,让联合体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美丽柳州”乡村建设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图景:农村规划到位,面貌变美了,成了希望的田野、安居乐业的家园;农业经营能富民、有奔头,农民成了体面的职业、更有尊严;本该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在外多年的有资金、有技术的人才“凤还巢”,人才回流了,在家乡开始大显身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城美、人旺、业兴”的“美丽柳州”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文鑫豪)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乡村振兴办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