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一线记者——记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谌贻照

今日柳州|时间:2022-02-25 22:37作者:全媒体记者 韦斯敏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微信图片_20220301210751.jpg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2月3日,正值大年初三,谌贻照远离万家灯火,独自一人驱车往深山中去。


“照哥,又来啦!”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侗族乡土地坳,海拔1200多米的冰原上,不时有村民过来和谌贻照打招呼。


谌贻照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今报主持工作的副总编辑、两次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他有诸多荣誉在身,本可以“吃老本”悠闲度日,却为何始终泡在新闻一线?


微信图片_20220228224026.jpg

谌贻照在冰雪一线采访


“我是一名记者,走在新闻一线才能让我自信和从容,也只有扎根一线,才能发掘最鲜活的素材、最真诚的故事、最美好的情感。”谌贻照说。


这份敬业奉献,让谌贻照受益良多。他不仅上榜“中国好人榜”,还获得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


大器早晚终可成,但若人勤天不剩。从事新闻事业30多年,回想起拿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柳州融水突围记》,谌贻照仍清晰地记得那次采访的每一个细节。


2017年8月12日,得知融水县杆洞乡的山里突发山洪,谌贻照立即出发。在灾区“失联”数十小时后,他穿越40处塌方,发回灾区最新画面。很快,《柳州融水突围记》推出,来自失联灾区的最新信息,一下就吸引了各界目光。2018年记者节期间,谌贻照在人民大会堂作典型发言,成为广西新闻工作者中生动践行“四力”的最佳代表。


从高山侗寨的春耕,到大苗山的秋收;从重要会议现场,到汽车整装车间……谌贻照的采访足迹踏遍了柳州的山山水水和各大企业的生产一线。如今年过半百,谌贻照依然不服老,他说:“新闻是一份让人年轻的事业,只要新闻在路上,我永远不会老。”


这份年轻的心态,也体现在他的新闻实践中。谌贻照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能拍视频、能出镜、能剪辑。他不喜欢留“隔夜饭”,绝大多数报道都是当天采访、当天出稿。


“如果你的报道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这是谌贻照始终坚信的一句话。2021年4月4日,谌贻照深入田间地头采写的报道《变废为宝 田园美好——柳城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刊登于《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得到了自治区党委领导的批示,在全区引起热烈反响。


谈及未来目标,谌贻照说,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他不仅自己要做永远的一线记者,还将带领新闻团队深入基层一线,践行新闻“四力”,采写出更多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柳州故事。


(图片由谌贻照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