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从义乌之“小”看中国经济之大

学习奋斗|时间:2023-09-22 16:36 来源:新华社 评论:0

市中心,五大市场片区连接成中国小商品城单体规模最大的市场,日均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公路上,一天穿梭的货车多的时候约2万辆;每天平均3000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出……

这里就是浙江义乌,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9月的义乌,暑热犹在。记者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感受着“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场”的热度。

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汇聚在此,采购商品、洽谈合作。穿行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中,深感市场之大:7.5万家商铺,如果按每天市场营业8小时、每家停留3分钟计算,需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些商铺关联着全国21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3200万产业工人。

40多年来,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书写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传奇,创造了具有“无中生有”等创新精神的义乌经验,相关数据更是成为反映中国乃至全球外贸及经济趋势的一张晴雨表。

这里是一扇窗口,透过义乌,察市场,观中国,看世界。

在义乌,小商品拥有大市场——

走进商贸城二区的五金工具配件区域,记者遇到前来采购的尼泊尔商人毕需努。

“在义乌这个市场,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位常驻义乌20多年的采购商说,在义乌做生意非常便利,每年往来义乌的尼泊尔商人超过6000人次。

近日,客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日用品。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义乌汇聚着26大类210万种商品,贸易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个集装箱往往就是一个小超市”。

“不要小看一个拉链,义乌拉链产量占全国三成,出口占全国六成,而中国拉链产量占世界约六成。”义乌市拉链行业协会会长何俊说,通过科技创新,“义乌造”拉链在高端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众所周知的“义乌指数”深入影响着全球小商品定价,有时甚至成为预测世界动态的风向标。比如,赶上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一些人还会从义乌售卖的体育用品数量来预测输赢。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义乌也展现出亚运经济的红利。

义乌市体育健身用品行业协会会长王强告诉记者,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今年以来密集赛事带动义乌体育用品订单增长迅猛,有的商户订单排到了年底。

义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义乌体育用品出口42.1亿元,同比增长24.6%。

打开义乌这扇窗,世界不仅看到了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的硬实力,更感受到14亿多人超大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义乌,小企业释放大活力——

义乌的企业不大,个体工商户超过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七成;但企业的活力不小,截至今年8月16日,义乌在册市场经营主体已突破百万户,位居全国县域第二。

这组数据见证着义乌市场的活力指数:市场经营主体突破第一个10万户用时26年,从50万户到100万户实现翻番,仅用了短短4年。

小企业集聚大产业。今天的义乌涌现了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在国际市场打出“义乌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