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奔跑吧,我的村寨——重庆华溪村蹲点调研笔记

学习奋斗|时间:2023-09-26 19:11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新华社重庆9月25日电 题:奔跑吧,我的村寨——重庆华溪村蹲点调研笔记

  新华社记者李勇、王金涛、周文冲

  溪流潺潺、鸟鸣啁啾,白雾萦绕着山间村寨,时而如玉带飘舞,时而如青烟袅袅,山脚下田地里的劳动身影随处可见。

  这里是华溪村,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中益乡一座土家村寨,武陵山区一个曾经世代贫穷的小山村。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转火车、换汽车来到华溪村考察,了解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鼓励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

  四年多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引领当地干部群众不停“奔跑”,2019年底华溪村全村实现脱贫,村寨一年一小变,四年大变样。近日,新华社记者来到这里蹲点调研,走近一个个“奔跑”者,感受村寨的精彩变迁。

  这是8月28日拍摄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产业选准了” 黄精地里生“黄金”

  村民马培清家院子旁,有一小片2018年底种下的黄精,杆茎上细长的绿叶,在微风中舒展摇曳。

  “我们村第一批种的黄精还有200多亩,那场面才美呢。”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笑着说。

  黄精是一种中药材,当地老百姓的读音很像“黄金”。黄精从种苗到采收的生长周期一般为5年,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家都盼望着黄精变“黄金”。

  “黄精能不能变成黄金我不敢说,但我确实离不开它了。”马培清的儿子陈朋笑着说。

  陈朋过去在浙江打工,孩子读小学时举家回到老家华溪村。华溪村当时没有像样的产业,土地多为零碎的坡耕地,人均可耕地不足一亩,种地没多少收益。村里也曾发展过辣椒、菊花、竹笋、前胡等产业,但都收效一般。

  陈朋刚开始偶尔打零工,赚了钱就去喝酒,“每天喝得‘二麻二麻’的”,终于把自己喝成了酒精肝,住院20多天,从此变成了贫困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