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凝聚起亿万劳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迈步新征程,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的中国人民,正紧紧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
“看到来信,我想起了十年前同大家在车间交流的情景。”
今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的回信,令59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李志强心潮澎湃。“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我们一直深深铭刻在心中,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十年来,“李志强班”人人铆足了劲,累计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模范始终怀着最真挚的敬意。
“今天我们看到群星灿烂,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在这里了……一切都历历在目,我们这些人都是经历者、见证者。看到大家,对劳模肃然起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情怀油然而生。”
2013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习近平总书记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不同历史时期的65名劳模代表欢聚谈心,共庆“五一”,真挚的话语,从小小会议室传遍神州大地。
听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老人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说:“你的事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你是很了不起。”
“了不起”,质朴的三个字,透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模范的尊崇之情。
开劳模会,戴大红花,是新中国几代人对“劳动光荣”的美好记忆。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成为新时代对劳动者的崇高礼赞。
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一个闪光的群体: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白衣圣人”吴登云,再到新时代的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生命渠”的黄大发、“深海钳工”管延安……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以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谱写着“换了人间”的动人篇章。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着他们的荣光。
步入新时代,从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重大工程,到“嫦娥”探月、“蛟龙”深潜、“北斗”组网等科技奇迹,再到污染防治、精准脱贫等攻坚战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都留下了劳动模范奋进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
“桥吊作业,好比空中‘穿针引线’!”浙江宁波舟山港,40多米高空,全国劳动模范竺士杰带领班组,又快又准完成集装箱装卸。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总书记叮嘱我要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这份嘱托,让竺士杰浑身是劲儿。
3年过去,“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升级为4.0版本,“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培训3000多名桥吊司机,团队中走出一批以省劳模领衔的高技能人才。
1微米有多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