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行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样本 习近平关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学习奋斗|时间:2023-12-05 15: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评论:0 点击:123
长江,奔腾不息,在东海之滨孕育出一片发展的热土。
长三角,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
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
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方向,百舸争流的局面加速形成,激荡起协同发展的澎湃浪潮。
“一盘棋”先行先试
共建协同“发展圈”
长三角之于中国,是一个窗口。
地理面积仅有约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区域拥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下好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一盘棋”,“一体化”应运而生。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些时间节点锚定了答案——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长三角重大历史使命、注入强大发展动能。一年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总书记专门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这一重大战略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重要部署。
2023年11月,在上海,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这12个字要求意蕴深远。
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新的蓝图,推动长三角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

座谈会上,总书记从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六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制度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一项项举措逐步搭建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
合作优势不断凸显——坚持协同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串起产业链、创新链,补短板、延长板,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近10年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握指成拳,从“一域”向“全局”辐射带动,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
“一张网”互联互通
衔接民生“幸福圈”
在长三角,“一网通办”“一卡通行”等一体化措施助力共建城际交通网、织牢社会保障网。
基础设施“硬联通”——
交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折射点。
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轨道上的长三角”打破了空间局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铁路运营里程超1.37万公里,其中高铁6700公里,占全国1/6;地铁、公路、铁路紧密衔接,省际“断头路”逐渐消失;港口群、机场群协同发展。
依托长三角世界级的交通运输体系,越来越多的人才与物流从各地汇聚于此,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活跃,搭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与“筋骨”,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