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察 | 坚定自信,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学习奋斗|时间:2024-01-23 13:07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0

原标题:坚定自信,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十一次在“开年第一课”上发表重要讲话。


瞄准“关键少数”、聚焦“关键课题”,是每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鲜明特点。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何聚焦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个专题?


一个宏阔背景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崛起往往同其金融能力有关,一些大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几乎都是从工业大国、贸易大国再到金融大国。回首来时路,披荆斩棘,中国一步步成长为金融大国。“从小到大”的跃迁已是完成时,“从大到强”的变革正在进行时,而行进的时代背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


金融是“国之大者”,“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金融事关国民经济的气血通畅。从发展的视角看,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等,金融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从安全的视角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前行之路,道阻且长,呼唤思想的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思想体系,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的金融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摆在面前的一道时代之问。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正是回答时代之问的一次开拓创新。梳理它的时间轴和思想脉络,首次提出,是在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到了2023年,经过丰富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即“八个坚持”,并首次明确了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金融强国也因此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等重要领域强国建设要求之后,最新提出的强国建设目标。


目标已定,路怎么走?


带着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深入思考,两个多月后,2024年伊始,省部班再次聚焦金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被称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讲话的“姊妹篇”。讲话中,总书记系统阐释“八个坚持”,绘出“管总体、管方向、管根本”的路线图;指明金融强国六方面关键核心要素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路径,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前后两篇讲话和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


探寻金融篇的根和源,要挖掘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无论金融强国还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都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进程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两个结合”,是读懂这次讲话的关键。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具体到金融领域,“中国特色”贯穿始终。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蕴含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立足实际,方能把握规律、抓住本质,方能循道而行、行稳致远。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也让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了更宏阔的历史纵深。在新时代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总书记这一次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方面,既汲取千年文脉精髓,又彰显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也因此,讲话被学员们形象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金融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金融强国建设赋予生生不息的力量。


仔细端详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每一条都是“两个结合”的生动注脚,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金融高质量发展之“的”的结果。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列为“八个坚持”的第一条,源于长期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和总结。1997年到2017年,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关头,先后召开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的大会,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到“中央”,进一步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历史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