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拍摄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题:坚定文化自信 巩固文化主体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五
新华社记者潘洁、郁琼源、严赋憬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文化主体性,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的精神伟力。
?? “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冬季,甘肃省敦煌市各景区旅游市场“升温”,不少游客来此进行研学游、冬季游等活动。图为1月21日在甘肃省敦煌市,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参观阳关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充分的理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回望历史,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吸吮着五千多年文化养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新时代中华文化蔚为大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穿上“马面裙”,点亮竹制台灯,买点中华老字号产品……曾经与时尚不搭边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今正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流。
??《长安三万里》《长津湖》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1月18日,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国潮灯展亮灯仪式在杨柳青镇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依托坚定的文化自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融会贯通、生机勃勃,深厚悠久的中华文明展现出强大的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旺盛生命力。
??中华文明奔涌向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恢弘气象,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在新时代巍然耸立。
??“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才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