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评① |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广西的机遇与挑战
学习奋斗|时间:2024-03-06 22:03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 评论:0 点击:71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广西日报-广西云策划系列视评,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从分析经济发展趋势、解读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路径、广西如何借助区位优势创新求变等方面着手,展望广西向海图强的美好未来。第一期节目探讨的主题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广西的机遇与挑战”,邀请广西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曹玉娟做客。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云策划系列视评,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从分析经济发展趋势、解读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路径、广西如何借助区位优势创新求变等方面着手,展望广西向海图强美好未来。这是第一期节目,探讨的主题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广西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邀请到的专家是广西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曹玉娟。
曹玉娟: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们好。
主持人:近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2月1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大会,动员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开年即开干、开干即建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主持人:《若干措施》的出台,为广西带来哪些发展新机遇?广西应如何乘势而上、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曹玉娟:《若干措施》是一个视野宏大、内涵丰富、落点清晰的便利开放新指引,是中央助力广西在统筹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专属策略,将给广西带来内外联动开放的多重新机遇。其中,最大的机遇就是,将广西“三沿三联”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融通四海、畅联天下”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若干措施》将广西置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棋盘上,聚焦高效流通、产业合作、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人员往来等领域便利化,出台了18项具体措施。这18项措施既有促进“硬畅通”的“通道+枢纽+网络+基地(平台)”体系化建设,也有支撑“软联通”的“制度+政策+试点”突破性支持;既有跨域实体产业链式合作的便利集成,也有跨境配套服务(诸如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营商服务等)便利提升;既有重点指向东盟的“首创性”制度型开放探索,也有泛融全球、利贸天下的差异化开放创新。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广西货不走广西港”“广西产不在广西贸”“广西数不在广西统”“广西资源不在广西增值”等痛点,将助力广西打造国内跨境融通的“最”便利门户。
广西乘势而上做好“五跨”与“一新”的文章,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的“棋眼”。“五跨”,即做优跨境流通、跨境制造(产业链)、跨境贸易、跨境消费、跨境服务,坚持项目为王,策划和实施一批支撑快达国内、易达东盟、畅联全球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批肩负集成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综合改革的试验田。特别是,通过市场化再造,高起点建优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形成一批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五跨”功能区,特别擦亮“营商广西、桂在便利”品牌,提升广西在全国扩大内外联动开放大局的便利地位。“一新”,即做大新动能、培育便利。如围绕数字通道、跨境数据服务、数字产品准入、清洁能源能力建设等政策突破,汇聚新赛道布局与新业态培育的便利供给,形成新质生产力或新的增长点。
主持人:大家都在探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实施路径,广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您觉得广西该如何借助这一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曹玉娟:广西作为大湾区西进与出边的必经之地、生态与资源必依之地、向海必辐之地,可以深度开发广西在深度链接大湾区与西部市场、大湾区与东盟市场的节点腹地功能,对接广东“制造业当家”新布局,深化拓展东西部产业协作机制,升级粤桂重点领域合作便利,全力建设大湾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延伸腹地、蓝色经济与绿色经济合作腹地。借鉴广东省内“点对点”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模式,共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江门(崇左)产业园等产业转移省际合作园,拥抱大湾区链主企业,探索“产业生态圈+反向飞地”“链主+配套”“平台+供应链”等多种形式的跨域合作模式,拓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