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柳南区太阳村镇老房村村民孙志忠(以下简称老孙)真的笑了:早就脱贫了,现在家里正在建新房。
可是,2016年5月31日,老孙喝了新接进家的井水后,记者问:“老孙,家里接进了自来井水,再也不用走10多分钟的路去别家挑水吃了,你不笑吗?”
“我不会笑啊,从来没笑过。”老孙答道。
人怎么可能没笑过呢?原来,老孙自身患病,儿子又有自闭症,妻子早些年受不了贫困离家出走,他唯一的谋生方式是在村内外打零工,家徒四壁。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自治区“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精神的指导下,与老孙“结对子”的柳南区南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常常思考: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挖掉穷根”走出一条柳州式的精准扶贫路子?答案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
网络配图
“老孙家是穷困潦倒的代名词”
2016年3月29日,记者跟随南环街道一行人来到老孙家。
“老孙家是村里穷困潦倒的代名词。”老房村村干部说。
这是怎么个穷困潦倒法?当天,众人前往老孙家——泥土砖砌成的平房。不巧的是,老孙临时出去打工了。奇怪的是,主人不在家,房门不仅没锁,还门户大开。屋外,塑料薄膜被当作“挡风玻璃”使用;屋内,烟熏火燎的味道充斥着鼻腔,两块砖支着一个铁锅成了厨房,拿开铁锅上满是灰尘的盖子,里面是芋头和米饭拌成的糊糊,一旁的盆里未清洗的两个碗,是老孙家仅有的两个碗。
门户大开的原因:老孙穷得没东西可偷!
谈起自身的贫困,老孙说:“贫困让我自卑,我在村里走路都是低着头,挺不起腰杆子,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
“精准扶贫贵在一个‘准’字”
面对老孙家里的情况,怎样“授”之以“渔”?南环街道负责人表示,要“靶向治疗”,精准扶贫贵在一个“准”字。措施有“三部曲”。环境转变:装饰房屋,配备好锅碗瓢盆等基本生活用品。精神转变:检查身体,心理疏导,树立对未来生活的新希望。生活转变:利用老孙家的空房发展养殖业创收。另外,由爱心人士进行前期投入,重点开发养鸡鸭猪等项目,力保老孙有稳定收入。
于是,“准度效应”在老孙家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2016年3月29日,一群爱心人士到老孙家走访,根据贫困情况“对症下药”。
2016年4月22日,爱心人士给老孙体检,还赠送了床铺、衣物等。
2016年5月11日,为老孙家铺设输水管道。
2016年5月31日,老孙家正式通了自来井水,爱心人士还给他送来了家电。
2016年6月8日,老孙引进了第一批蛋鸡。
2016年7月10日,老孙准备把第一批鸡卖出去,并制定了下一步的养鸡脱贫计划。
2016年8月至12月,老孙去新柳邕农贸市场挑选了第二批蛋鸡。老孙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也有了新变化,愿意配合到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另外,还逐渐办理了新农合、低保。
2017年,老孙不断地养鸡、卖鸡。其间,南环街道畜牧站工作人员还多次上门帮助其提高养殖技术。
2018年1月11日,老孙家的部分土墙房被推倒。
如今,新房正在打地基,老孙说:“现在走在村里,我也敢挺起腰杆子,和大家的交往也多起来了。”
“逐渐排掉‘死水’注入‘活泉’”
从过去的家徒四壁,到鸡犬相闻,再到脱贫喜建新房,老孙眼看着家里喜人的变化,对未来的自信满满,是党和政府的脱贫政策以及爱心人士的帮扶,让他逐渐摘掉了“穷帽”。
“对于老孙的感谢之情,我们能感受到,每次我们去看他,他都将我们送出门外,久久地挥手告别。”南环街道工作人员说,“老孙或许不仅是和我们告别,更多是希望与贫穷挥手告别。”
在精准授老孙以“渔”的过程中,南环街道一直根据实际变化给老孙算账:
2016年刚养鸡时的账本:“现在养了30只蛋鸡,迟些再引进50只,除了日常有土鸡蛋可以销售之外,还可以将鸡卖出去,半年收入1万多元是有保证的。”
爱心人士帮扶老孙的账本:“党和政府尽量搭建出精准扶贫的‘好台’,让企业家唱‘好戏’,呼吁爱心人士沿着‘先富带动后富’的路子,尽己所能帮扶贫困户,联合起来在根本上‘挖掉’贫困户的‘穷根’。”
现在,老孙家正在建新房的账本:“建房款=老孙自己劳动所得+政府补助+爱心人士捐助,其中老孙自己的劳动所得占了较大的一部分。”
南环街道负责人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市十二届党代会三次会议也强调,2018年柳州要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构建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做到真脱贫、脱真贫。现在,老孙家有了增收致富项目,已经基本脱贫。下一步,有国家、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脱贫好政策,再加上老孙自己辛勤劳作,生活会越来越好。
冬日已经接近尾声,春天正在向老孙招手。
记者 江宏坤
责任编辑: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