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侗妹辞职返乡传承侗绣,梦想:创立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绣品

1号焦点大图|时间:2018-05-03 22:00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2

5月3日清晨,在侗乡深处,春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窗台边,“90后”姑娘覃桂珍拿着一块刚绣完的绣品,和90岁奶奶覃奶时清交流刺绣技艺。



5月3日,覃桂珍(右一)和家人制作侗绣。


当日下午,她驱车来到230多公里外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寻求艺术与设计系老师的帮助,希望得到专业的指导,让大山的侗绣走得更远。


1993年出生的覃桂珍,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平溪屯人。她出生在侗绣世家,奶奶覃奶时清是远近有名的侗绣艺人,妈妈韦清花和伯母杨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绣)代表性传承人。她家也被建成集侗族刺绣展示、传承和销售于一体的农家式博物馆。


5月3日,覃桂珍(右)打开家中侗绣博物馆的大门,欢迎即将放学的学生前来参观。


为了传承侗绣技艺,传播侗绣文化,2017年5月,在外打工的覃桂珍选择辞职回到家乡,从小对侗绣耳濡目染的她成为家族的侗绣第四代传承人。


在柳州饭店,覃桂珍(右二)T台走秀展示侗绣作品(4月2日摄)。


近一年的时间里,覃桂珍积极学习侗绣技艺,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会,推广侗绣。除了自己制作外,她还走乡串户,从贫困户手中收购侗绣作品,尝试通过淘宝网店、微商等途径展示、销售侗绣,帮助他们脱贫。


5月3日,覃桂珍(右)和90岁的奶奶覃奶时清在家里交流侗绣技艺。

5月3日,在侗绣博物馆里,覃桂珍使用微信和客户交流最新的侗绣作品。


覃桂珍说:“去年以来,我们共培训绣娘500多人次(其中94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推荐30多名绣娘就业(其中12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将订单送到绣娘家里制作并付给相应报酬。依托侗绣,她们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到7000元。”


在柳州饭店,覃桂珍(右一)和妈妈韦清花(左一)与身穿添加了侗绣元素现代服饰的模特合影(4月2日摄)。


目前,覃桂珍通过筹集资金,在县城为大山贫困绣娘建立专门的侗绣展示基地,希望能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让更多绣娘能通过这古老的手艺脱贫致富。她说:“我有一个梦想,要把传统的侗绣与现代的时尚结合在一起,创立更有特色的侗绣产品,从而让这个古老而质朴的侗绣文化传播得更远。”


在三江洋溪乡勇伟村,覃桂珍(左一)了解贫困户绣娘的侗绣作品(4月12日 摄)。


据了解,侗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手工艺侗绣以侗族黑色土布为底版,手工施针,图案精美,色彩斑斓。至今,侗绣一直是侗族妇女的背带、衣服、肚兜等服饰的装饰图案和标志,蕴含着深厚的民族风情,是侗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侗绣于2009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 黎寒池


责任编辑:韦树朗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