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村:2017全村将脱贫

我为乡村聚力|时间:2016-07-04 11:04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美丽的石上人家
 
“家乡山高地远,我要去大城市打拼!”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东南部有一个叫小桑村的地方,郑兰英是这个村的一名农妇。上世纪90年代,郑兰英的儿子杜继辉像当时许多农村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急切地奔向远方。然而,在深圳打工十余年,快30岁了,杜继辉仍一事无成,每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也仅够吃住。
 
从石上人家一览小桑村
   
2008年的一天,百无聊赖的杜继辉和母亲郑兰英通着电话,说到一半,妈妈急着要挂断,“儿子,学生又来了,我要开始忙了,先挂电话啦!”
   
感受到母亲的激情和忙碌,杜继辉突然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政府一直提倡我们村发展旅游业,如果我回乡办个农家乐,岂不可以脱贫致富!”于是,杜继辉回到了小桑村,在政府扶贫政府的支持下,把自家房屋改造成旅社,创办了石上人家民族旅游有限公司。目前,杜继辉一家每年都要接待200名左右来自全国各大美院的学生。这些学生每次都会住上两个星期,每天支付100元吃住费,算起来,杜继辉一家一年可收入约20万元。
 
从石上人家一览小桑村
 
近年来,小桑村在政府的扶持下,走向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脱贫致富之道。2009年11月,以苗族吊脚楼风格为建筑风格的、广西唯一的苗族生态博物馆在小桑村正式开馆。2015年10月,小桑村石上人家创建国家三A级景区。据介绍,小桑村91户贫困户将在2017年前全部脱贫。
        
藏在深闺无人识
   
小桑村坐落在3A级景区元宝山西麓的秀美之地。这里有别具一格的石上人家、苗族吊脚楼、小桑梯田、风雨桥等人文风貌,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可令人遗憾的是,小桑村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却因基础设施差,资金项目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发展,还成为了自治区三类贫困村,就像一名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漂亮女子,令人可惜。据统计,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91户,共319人,占全村总户的28%。
   
58岁的郑兰英曾是小桑村的贫困户,她的家庭因一个与众不同的机遇,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漓江画派的一位画家来到小桑村,看到这里风景秀丽,画兴大发,一连在郑兰英家里住了好几个月,进行写生创作。几个月下来,画家意犹未尽,回去就和自己的学生称赞起小桑村独特的美景。就这样,口口相传,几年后,小桑村就吸引了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的学生前来写生。
 
郑兰英家里收藏学生的写生作品
 
脱贫致富带动全村
   
杜继辉脱贫致富后,也带动了其他贫困户的发展。同村的杜怀新家生活过得较差,两个女儿还在上学,杜怀新和妻子既没有外出打工,也没有耕地,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
   
“来我这里做吧!”杜继辉接待游客多,也需要会做饭、打扫卫生的帮手。于是,每当有游客来,杜怀新就负责帮杜继辉的旅社做饭、打扫卫生,一天能从杜继辉这里得到100元的工钱。
   
另一名贫困户杜永铭也因为村里旅游业的发展获益。“我妻子长年患病,每个月都要去县医院治疗。新农合政策报销80%医疗费用,可是我从村里来往一次的各种开销少说也得3000多元。当时我连吃饭的钱都没着落,现在旅游业上来了,我的土鸡也有了销路。我还为村里旅馆打工,拿固定的工资。生活好过多了!”杜永铭说。
 
游客观光风情苗家木屋
    
2017年将全村脱贫
   
去年5月,小桑村“石上人家”漓江画派写生基地正式揭牌,这意味着“石上人家”景区旅游开发进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现在,景区建设了芦笙坪、斗马场、景观楼、村屯绿化等项目,小桑村对原砖混结构民房进行原木包装,使苗族木楼建筑群与元宝山风景形成一道美丽人文景观,并保持苗寨原生态和独特的苗族建筑风格。目前,景区已有10家农户开起了农家旅馆和餐馆。
   
据了解,融水县将按照国家3A级景区的标准,在小桑村新建游客中心、停车场、导览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并通过农业旅游带动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引导外出务工等脱贫措施,争取让91户贫困户到2017年全部实现脱贫。(见习记者 黄嘉祺)
 
小桑村的游客中心
 
 
 
 
责任编辑:李昕祺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