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新村:以土地入股葡萄园 再到园里打工挣钱

我为乡村聚力|时间:2016-08-26 10:37 来源:柳州晚报 评论:0
在葡萄园喷洒农药
 
6年前,村民熊新如和妻子韦日丽双双患病无法工作,还将几十年的积蓄全部花在看病上,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陷入了贫困的处境。如今,两人以土地入股葡萄种植,待葡萄收获后取得分红,而平日他们在葡萄园打工还能日结工钱。重新有了工作,可获得两项收入,熊新如原本发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熊新如所在的进德镇龙新村有贫困户54户170人,其中有一些贫困户和熊新如相似,或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成了龙新村脱贫的一大难题。该村在2011年还被自治区列为“十二五”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并被纳入国家整村推进扶贫规划。
 
 
夫妻患病失去工作
   
记者来到龙新村看到,这里道路干净宽敞,许多基础设施都已建设到位。大部分村民仍住在老旧平房,少部分住上了多层小楼、乡野别墅。
   
据进德镇党委副书记覃钊文介绍,早年的龙新村道路很烂,村民住的房子有不少是危房。后来,经过县扶贫办的扶持和当地政府的帮助,村屯道路硬化了,村民的危房也得到了改造。
   
有好道路好房子,龙新村还有好田地。在道路旁,大片葡萄藤在充足的日光下焕发着生机。“你看,像这一大片的葡萄藤就是我们的葡萄种植片区,我们调整了全村的产业结构,原本村民都是各种各的,现在划分了莲藕片区、蔬菜片区、旱鸭养殖片区,有不少贫困户还在里面劳作。”
   
记者走进葡萄园。此时熊新如和妻子韦日丽正在对葡萄喷洒农药。据熊新如回忆,他是在2010年被查出肾病,干不了累活,每天靠药物维持身体,不得已从县里的一家汽车配件厂下岗。不幸的是,同在汽车配件厂工作的妻子韦日丽因骨质增生弯腰都困难,同年也被迫下岗。
   
“我们本来有一笔积蓄是给儿女准备的,却因为治病花光了。”韦日丽十分无奈地说。当时,熊新如一家虽有一亩旱地,七分水田,却因两人生病,种不了地而荒废。加上女儿远嫁他乡,儿子在家待业,生活苦不堪言。“做配件工人时我们一个月有几千块收入,生病后我们一个月就要2000元左右的药费,连收入来源都没有,全凭几十年辛苦攒下的积蓄生活。”熊新如说。
 
入股、打工利双收
   
到2013年,熊新如和妻子韦日丽终于迎来了生活的转机。“县扶贫办帮助村民成立了龙朝屯合作社,好多村民都入股了,我们也加入了!”说到这,熊新如从葡萄园中摘下成熟的葡萄给记者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熊新如表示,他家以地入股,一亩就有1000多元收入,加上和妻子病情好转,隔几天来葡萄园打工,可以获得每日70元收入,医药费已经不再是难题。更可喜的是,村委按照熊新如的身体状况,还给他安排了一份门卫工作,月薪也有1000多元。“感谢扶贫办和合作社,为我解决了医药费的问题。”熊新如说。
   
覃钊文表示,目前,该村农民集中入股,夏季种葡萄,冬季种蔬菜,分红后一年有6000-8000元。今年,龙新村根据全村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气候、土壤等特点,主动接收周边优质产业辐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莲藕1500亩,各种蔬菜300亩,还有25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我们还送农民到农业产业公司免费培训一个月,打工者、残疾人,只要入股了,一个月也有800-1000元。”覃钊文说。
   
接下来,龙新村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见习记者 黄嘉祺)
 
 
 
 
责任编辑:李昕祺
 
 
 
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录用及擅自摘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