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建成19座桥,柳州不大,但建桥力量已惊世界!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间:2018-08-03 09:38 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0

清澈的柳江,把柳州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江流曲似九回肠”来描绘这个城市的美丽。随着柳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更加繁忙,柳江成了交通发展的瓶颈。怎么办?豪迈的柳州人回答得很干脆:建桥。


9xVM-fykymwm8895050.jpg

(记者 黎寒池摄)


柳州市区不算大,却有很多座大桥,其中正在使用的有19座,正在建设的有3座,包括铁路桥、高速公路桥、普通公路桥、轨道交通桥。这些大桥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把柳江两岸连为一体,也给市民生活带来快捷与便利。


GetAttachment (2).jpg

(记者 覃科摄)


翻开《柳州市城市建设志》,记者发现,我市正在使用的19座大桥中,除了柳江大桥与湘桂线柳江铁路特大桥,17座大桥的通车时间集中在1984年至2015年。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之后,柳州有17座大桥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还有2座大桥即将竣工通车。


微信图片_20180803093157.jpg

(图片由市政设施维护处提供)


40年19座新桥,这是令人惊讶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便民利民为先的政策,是对城市建设的大力投资,是城市发展的大构思与大框架。


GetAttachment (3).jpg

(记者 覃科摄)


近期,记者将走访多位与桥梁建设、养护有关的工程师,了解柳州“桥梁博物馆”的那些事。


柳州铁桥。.jpg

(图片由中铁二十五局提供)


 “40年,从建筑行业从业者的角度看,柳州桥梁建设的主要材料、施工工艺、施工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变化,很有意思。”市城建集团总工程师刘金义说。


柳江双线特大桥。(图片由中铁二十五局提供)2.jpg

图片由中铁二十五局提供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实力和建桥技术还不高,桥梁建设材料,尤其是钢材,仍相对匮乏。为了建一座大桥,勘测设计人员都要反复推敲,有时候不惜绕远路选择河流最窄位置作为建桥地点,就是为了节省投资。那时,建桥的主要材料包括钢材、水泥、木材,评价一座桥梁设计方案好不好,仍要看这个方案是不是节省钢材。


柳江双线特大桥。(图片由中铁二十五局提供).jpg

图片由中铁二十五局提供


在《柳州城市建设志》中,关于河东大桥有这样的记载:1980年开工、1984年竣工,耗用钢材2721吨、水泥13598吨、木材5374立方米。同一本书中,1992年开工、1994年通车的文惠桥,已经没有了耗用钢材、水泥、木材的评价指标。


微信图片_20180802114336.jpg

(符俊 摄)


“现在的桥梁设计方案更注重安全、造型美观,选址也主要考虑便民及适应城市发展的交通规划,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消耗已经不是评价设计方案好坏的主要指标了。”刘金义说。 


微信图片_20180802114328.jpg

(符俊 摄)


改革开放40年过去,柳州城市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大桥除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通行需求,其造型和建造技术也变得大不相同。从河东大桥、壶东大桥的朴实外观,到白露大桥、广雅大桥的动感造型,再到白沙大桥、官塘大桥的“柳州之门”,每一座新桥都是柳州的新地标,让市民的生活更便捷、让城市景观更美丽。


记者     侯静雯


责任编辑:六六


相关链接:


白沙大桥主塔合龙,创两项世界之最,连央视都来直播




相关阅读: